微信关注,获取更多

藏书羊肉读cang还是zang

苏州特色美食“藏书羊肉”,藏书,就是把书藏(cang二声)起来的意思。据说汉代名臣朱买臣未发迹之前打柴为生,一边打柴一边读书,又害怕人笑话打柴佬还读书,就每次把书藏起来不带回家。后来发迹之后,乡人把镇子取名藏书镇。藏书羊肉由此得来。

cang。

藏书羊肉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道特色小吃,属于苏菜-苏帮菜;该菜品历史悠久,以其独特的烧煮技艺,烹调成各式羊肉菜肴,烧煮而成,白烧以汤色乳白,香气浓郁,肉酥而不烂,口感鲜而不腻。

藏书羊肉出名全在烹调方法独特,秘方世代相传,所以羊肉细嫩滑口,羊汤鲜美润热,香气四溢。藏书羊肉选用的是放养爬坡的山羊,最大加工特色是去除了让人掩鼻的腥膻味。

刚来到苏州的时候,朋友尽地主之谊,带我去了一趟藏书镇,去吃了苏州有名的臧书羊肉,开始他给我发的时候,我以为是念藏(cang),他一次次的更正,我才知道,原来这边是念(藏zang),就这样,作为一个外地人,藏(zang)书的念法就留在我的脑海里了。

直到前几天,和当地一个朋友聊天。他是一个喜欢到处走走的人,民风民俗了解的比较多。而且又是土生土长的藏书镇村民,然后就这个藏字的音到底该怎么发,发起了讨论,据他自己说,因为这个事情,他还和当地的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了怼了起来。他的中心思想就是,你做为一个公众人物,有责任义务去正确的引导大众,而不是按自己的理解去给大众宣传。

按他说的,我也查了一些典故。确实,按典故来讲,确实应该读藏(cang),而不是藏(zang),这个典故和汉代的会稽太守朱买臣有关。:朱买臣自幼家境贫寒,但他非常喜欢读书,经常在山上放羊的时候趴在石头上看书,因此经常把羊给弄丢了。家人警告他说,如果再把羊弄丢,就要把他的书烧掉。于是,朱买臣把书藏到山上的一块石头下面,趁家人不注意时,再偷偷地把书拿出来读。由于朱买臣用功读书,后来考取了功名,并当上了会稽太守。后人为纪念他读书之艰辛及勉励后人发奋读书,就将他的家乡取名为“藏(cáng)书”。所以,藏书的‘藏’字应该读“cáng”,而不是读“zàng”。

说到这里又牵涉了另一个典故,就是覆水难收的由来:故事说朱买臣打柴读书,寒暑不辍,到了四十多岁了,仍未得一半职。为此,妻子崔氏常常嘲笑和奚落他。朱买臣却很有信心,认为自己一定会有出息,劝崔氏道:“我到五十岁肯定会富贵,现在我已经四十出头了,等我富贵了,一定会报答你的。”可是妻子不相信。朱买臣并没有因为妻子不满而改变初衷,依然是砍樵读书,边挑柴边念书,高兴时还唱上两句,自得其乐,引得一群孩子常常跟在他后面哄笑。妻子很生气,斥责他道:“你这个书呆子,连小孩子都在取笑你,真气死我了。嫁给你,也算我倒霉,到哪一天才能出头啊!”后来,崔氏坚持要离开,逼着朱买臣写了休书。

自从两人离异后,朱买臣的日子更不好过了,但他仍旧以打柴为生,空闲时仍坚持攻读。
崔氏离开朱买臣,改嫁给附近一个姓张的木匠。张木匠好酒使气,动辄对崔氏拳脚相加,崔氏这才想起朱买臣平时对自己的好处,心里懊悔不已。
朱买臣却在同乡严助的推荐下,进京面试,又得到汉武帝的赏识,之后又因功被提升,任会稽太守。朱买臣衣锦归乡的消息传到崔氏耳中,她哀求朱买臣重新收留她,朱买臣答应只要崔氏能办到一件事,就收留她。第二天,朱买臣骑马来到张木匠家门口,令人舀一盆水,泼在马前地上,对崔氏说:“你能把泼出去的那盆水收回来吗?”崔氏哑口无言,又气又羞,就纵身跳进门前的小河自尽了。朱买臣可怜她,命人撩尸予以安葬。成语“马前泼水”、“覆水难收”,讲的都是这个故事。

实际上史书中记载的事实却不是这个样子,载《汉书·朱买臣列传》:买臣字翁子,吴人也。家贫,好读书,不治产业,常艾薪樵,卖以给食,担束薪,行且诵书。其妻亦负戴相随,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。买臣愈益疾歌,妻羞之,求去。买臣笑曰:“我年五十当富贵,今已四十余矣。女苦日久,待我富贵报女功。”妻恚怒曰:“如公等,终饿死沟中耳,何能富贵!”买臣不能留,即听去。其后,买臣独行歌道中,负薪墓间。故妻与夫家俱上冢,见买臣饥寒,呼饭饮之。… …
上拜买臣会稽太守。会稽闻太守且至,发民除道,县吏并送迎,车百余乘。入吴界,见其故妻、妻夫治道。买臣驻车,呼令后车载其夫妻,到太守舍,置园中,给食之。居一月,妻自经死,买臣乞其夫钱,令葬。悉召见故人与饮食;诸尝有恩者,皆报复焉。

后人取其夫妻离异事,作《烂柯山》剧,衍变为“朱买臣休妻”、“马前泼水”故事和剧目。看吧,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体现。

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有判断了吧,不管是乡里传说,还是引经据典,藏这个字在这里应该怎么读了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藏书来兴羊肉店 » 藏书羊肉读cang还是z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