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书羊肉的起源
西汉年间,吴人朱买臣出身贫寒,靠砍柴卖薪度日,朱买臣好读书,又穷又酸,常遭村民嘲笑。妻子忍无可忍,求朱买臣一纸休书。朱买臣依然偷偷读书,为避免妻子发现,他便将书简藏于山上大石底下。又忍了几年,妻子见他积习难改 ,家中四壁徒然,做官无望,便离他而去,另嫁他人。果然朱买臣五十岁那年,在同乡严助的引荐下,为汉武帝器重,任命为会稽太守,朱买臣藏书的地方被称为藏书镇,这是“藏书”二字的来源。
清军入关后,在苏州城西藏书、木渎等地驻军,带动了当地百姓养羊、吃羊的习惯,藏书羊肉以木桶为特色,以白烧为主,汤色乳白,香气浓郁,肉酥而不烂,口感鲜而不腻,另外还烹调成各式羊肉菜肴,有白切羊肉、羊脚羊糕、蒜炒羊杂、羊肉火锅、红烧羊肉等。
早在明、清时期,地处苏州西郊的藏书镇,境内群山绵延,植被丰富,有得天独厚的适宜养羊的自然环境,当地就有农民从事养羊、杀羊、烧羊、卖羊肉的行当,一般都以担卖或摊卖为主,直到清末才开始在苏州城里开店经商,俗称“羊作”。据乡志记载,光绪22年,藏书周家场(今兴奋村)的周孝泉曾在苏州醋坊桥畔开设城内第一家堂吃的“升美斋”羊肉店。宣统后都亭桥和临顿路两处又开设了“老义兴”和“老协兴”羊肉店。民国之后,藏书的羊肉店逐渐多了起来,在道前街、鸭黛桥一带有不少的羊肉店。